-
中心概况
- 主要职责
-
承担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研究、设计、应用和推广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立项论证和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和管理以及数据整合、交换、共享和汇总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承担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部信息化双重管理;
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信息化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培训、咨询、交流与合作;
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 信息公开
- 信息服务
- 党群工作
- 联系我们
深圳率先构建城市智能碳源汇感知体系
更新时间:2023-11-23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大 中 小】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站)获悉,深圳市已率先构建了城市智能碳源汇感知体系,走出了一条碳监测与碳核算相融合的新路子。
据了解,深圳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和城市海洋碳汇监测的双试点城市,且于今年再次被列入《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城市。目前,深圳市构建了“温室气体浓度—生态系统通量—重点企业排放”多层次监测框架,在全市布设了6个高精度、22个中精度及3个海洋碳汇自动监测点位,形成了空天地一体的城市碳监测网络体系。在超额完成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深圳市自加压力,针对火电和废弃物处理行业,选取4家企业进行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试点,有效摸清全市碳排放“家底”。
依托双试点的优势,深圳市把碳监测与数据孪生技术相结合,建立起碳监测数字孪生场景,实现足不出门也能实时查看全市碳浓度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基于CIM(即城市信息模型)的碳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平台,动态把握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实现碳源汇智慧感知。
同时,通过模型同化反演算法融合监测与核算,形成全市碳排放网格化地图,探索将碳浓度和碳排放强度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