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重庆智能建造助建筑工地降碳减尘

更新时间:2024-06-18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

  当智能建造碰上绿色理念,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记者日前走进重庆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一探究竟。

  在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承建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建设工程(一期)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现场,一块长度超过130米、厚2米的超长筏板基础施工吸引了记者注意。

  据了解,筏板即混凝土板,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基础形式之一。超长筏板施工浇筑通常采用间歇式浇筑的施工方法,但耗时久、污染重。“混凝土主要以水泥、砂石料为主,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多,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持续时间越长,粉尘污染就会越严重。”这一项目的经理谭园解释。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项目3栋住院楼均采用超长筏板基础,团队通过试验,应用了一种高性能镁质膨胀剂,能够有效避免筏板混凝土因体积变形产生裂缝等问题,改良了混凝土的性能。”谭园告诉记者,通过施工工艺科技攻关,他们最终实现了3块超长筏板结构连续整体浇筑施工,10天内累计浇筑约2.4万立方米混凝土,节省了近60天建设工期,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粉尘污染。同时,团队在浇筑过程中特别对天气进行了考量,选择静风、夜间封闭一次性集中施工,不仅大大减轻了扬尘污染,工期也得到了控制,从监测数据上看,各项数值均达到标准。 记者在现场看到,用于降尘的喷淋设施24小时不间断运行,走在工地里几乎看不见粉尘的存在,堆积的材料摆放整齐,周边道路也和普通市政道路一样,没有严重积灰的情况。

  同时,根据材料及能源消耗测算,与传统的间歇式浇筑施工工艺相比,超长筏板连续整体浇筑施工工艺减少了机械设备投入,材料消耗降低5%,能源消耗降低20%,总体碳排放量降低30%。

  此外,该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盘扣支撑体系,减少周转架料的投入,相比于传统的钢管支撑架损耗率约为1%,通过应用盘扣材料,材料损耗率下降至0.5%,实现了工程建设措施方面的碳减排。

  项目还打造了数智建造管理平台,应用数字协同设计平台、云筑智联及智慧云砼等工业化管理平台,投入混凝土收面抹光机器人、ALC条板安装机器人等智慧建造设备。其中,智慧云砼还实现混凝土管理订单电子化、小票无纸化、物流可视化、地磅自动化。

  重庆市近年来以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实施智能建造。2023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重庆有7项经验做法入选。如今,重庆市以绿色环保为显著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实施已走在西部前列,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全国领先。截至目前,重庆已培育39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墙板搬运和安装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多款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装备应用于建设工程,效果良好。

       根据《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年底,重庆将力争累计实施智能建造试点项目50个以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来源:中国环境报 

附件

主 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5895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884号

邮 编:100029
技术支持: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