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概况
- 主要职责
-
承担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研究、设计、应用和推广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立项论证和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和管理以及数据整合、交换、共享和汇总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承担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部信息化双重管理;
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信息化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培训、咨询、交流与合作;
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 信息公开
- 信息服务
- 党群工作
重庆市拓展三大平台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更新时间:2012-07-05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大 中 小】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重庆市整合优势资源,畅通信息渠道,强化科技支撑,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
一是拓展应急值守平台,建立准军事化的应急值班制度。严格遵照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应急值班制,规范政务值班工作程序并将其纳入环保系统目标考核,对市领导的批示,及时交办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进,确保上级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拓展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拓展应急决策指挥功能,将环保12369举报热线升级成为集环境“受理维权、监控预警、应急处置”三大平台与执法监督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并与综合应急救援系统联网;拓展环境GIS风险源管理功能,集成环境风险源等重要环境信息,实现“一张图”业务交互展示,达到环境风险源可视化、应急预案图解化、污染监控数据与特征物质关联化、报警定位和应急方案生成自动化、监测数据传送分析智能化。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察、监测、固管中心等各部门人员迅速集结,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
三是拓展监控预警平台,实施全过程应急监测预警。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在事发地周边敏感区域或河流快速布防,严密监控环境质量变化,科学预测污染物影响范围,全面掌握污染发展态势,防止次生环境污染。去年“7.26”四川阿坝州锰渣场垮坝污染涪江事件发生后,市环保局第一时间致函致电四川省环保厅了解污染情况,并组成联合工作组,确定联合监测方案,组织市环境监测中心及潼南等5区县对涪江、嘉陵江共计200多公里水域实施加密监测,并根据水质变化情况10次调整监测方案,共获取实时监测数据3691个,为有效处置此次事件提供了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