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概况
- 主要职责
-
承担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研究、设计、应用和推广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立项论证和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和管理以及数据整合、交换、共享和汇总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承担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部信息化双重管理;
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信息化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培训、咨询、交流与合作;
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 信息公开
- 信息服务
- 党群工作
山东枣庄市中区电子眼紧盯排污口
更新时间:2012-09-04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大 中 小】
水泥厂大烟筒冒出的烟是否达标?排污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是否偷偷关停?以前,这些颇令环保部门伤脑筋的问题现在有新武器对付了。近日,在枣庄市市中环保局会议室看到,墙面上有五块十分醒目的电子显示屏,该区18家水泥、漂染、化工等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污水排放流量和排放浓度在不断滚动显示,与这些实时指标相对应的,则是企业年允许排放总量、最大浓度、日最大流量等排污控制指标。
“有了这些‘环保电子眼’,我们就像有了‘千里眼’,可随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该局环境监察大队刘大队长自豪地介绍,“这就是我们环境执法的‘千里眼’,全区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天24小时的污水、烟尘排放情况,无一能逃过它的‘法眼’”。以前有些企业为节约资金,总是趁环保执法人员不在时,偷偷摸摸关掉处理废水、废气的环保设施,如今,有了“环保电子眼”24小时在线监控,一些排污企业就再也不敢打这歪主意了。
据了解,枣庄市中区对相关企业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始于2008年,到目前基本覆盖了所有的重点污染源企业,自动化检测量占到了全区排污总量的80%。系统的运行对环境保护的效果十分明显:以前每年接到的环境信访举报达几百起,2009年以来则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全区每年新批各类企业80余家,但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指标不升反降,2011年企业不达标排放减少接近90%;尤为可喜的是,全区地表水的质量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城区空气也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