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

海宁给湿地装上“智慧中枢”

更新时间:2024-03-20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仿若一座“世外桃源”:湿地里遍布水生植物和岸上绿植,波光潋滟的湖面上,白鹭、野鸭游弋觅食,竞相追逐嬉戏。

  “我们现在有一东一西两片水源生态湿地,均为纯人工湿地,这两片湿地守卫了海宁全市人民赖以生存的两大饮用水水源地。”海宁市洁源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彬介绍。

  沿着河边小路一直向前,一座现代化建筑映入记者的眼帘。步入建筑,墙上的监控终端大型LED显示屏让人惊叹科技的魅力——透过屏幕,长水塘和泰山港两大水源生态湿地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的关键指标、湿地能耗统计、日处理水量、运行成本等各项数据得以清楚显示。

  “这是我们打造的‘智慧数治’平台,它是两片湿地的智慧‘中枢’。”钟彬告诉记者,这个系统比起肉眼盯梢“牢靠不少”,它可以实现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就会及时反馈,可有效预警外河网突发污染事故。

  得益于“智慧数治”平台的加持,对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的工作人员而言,巡查工作比以前轻松、高效不少。“传统的巡查大多依靠人力,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还存在盲区和死角。如今,如同有了一双智能‘慧眼’,水质好不好,看看屏幕便一目了然。”

  湿地不仅为市民提供清洁原水,而且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强化数字赋能,从“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已是湿地保护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海宁以“智慧数治”赋能湿地数字化建设,在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智慧湿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漫步于湿地中,各类闸门、曝气系统、提升泵等自控设备随处可见,无形中缩短了操控人员双手可触及的距离。其中的一座关键设施——湿地进出水口的水质微站,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自动抽水,对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回传。如此一来,便解决了传统水质监测周期长、成本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也降低了湿地管理的人力要求。

  正是在数字赋能的增效下,长水塘和泰山港两大水源生态湿地水质提标有了直观对比: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数据显示,改造后的长水塘湿地,出水月平均浊度由前期的52NTU降低至20NTU,泰山港湿地出水月平均浊度由前期的50NTU降低至10NTU,湿地主要水质指标已提升至Ⅱ类水标准。

  钟彬表示,目前,智慧管理决策系统建设已接近尾声,中央控制中心已完成装修,长水塘和泰山港两大湿地的各项自控硬件设备正在加紧调试,软件模型数据正进一步完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智慧湿地建设,实现湿地集约少人化、精准智慧化管理,做好水源源头管控,全面提升海宁市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汩汩清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钟彬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 

附件

主 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5895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884号

邮 编:100029
技术支持: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