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更新时间:2024-08-13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大 中 小】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向广大特区建设者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也是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精神动力。”福建省厦门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黄全佳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近年来,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聚焦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创新发展、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从三方面入手
“我们从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陆续投入3300多万元,基本建成了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黄全佳说,“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我们的做法是补齐监测短板,制定相应监测标准,提升污染源执法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重点补齐配强实验分析、应急监测、现场执法设备,实现属地污染源项目资质全覆盖和敏感污染源、敏感指标监测独立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基本满足‘一地两点’‘两地两点’同时监测,覆盖水、气、土等多环境要素监测标准要求。”
据了解,在实现自动化监测方面,厦门市持续投入3800多万元,建成大气超级站二期、交通污染专项空气自动监测站;在东西溪流域国控省控和区域交界断面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市建成涵盖20个声环境功能区的自动监测网络。
“在实现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争取市发改部门资金3600多万元,建成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专设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模块,集成手工和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实现各类分析预警功能,高效辅助生态环境监管工作。”黄全佳介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建成,使监测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聚焦生态环境监测创新发展,提升工作成效
“我们聚焦生态环境监测创新发展,开展生态样地调查监测和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海湾精细化调查。严格按照《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开展新污染物监测能力拓展工作。现已具备全氟化合物、多氯联苯等9类17项指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了水中双酚A、壬基酚、39种药物和个人护品的检测方法。”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宋榕荣说,“我们基于大气超级站和4个交通点位上配备的碳监测设备组建形成初步的城市碳监测体系,在本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据了解,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执法证据的取证要求,厦门市环境监测站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智慧物证系统”建设,与某司法鉴定所合作,运用物联网、云取证等新技术,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智慧物证新样板。
“我们还致力于发展智慧监测。搭建‘9+X’水质智慧实验室,集成6个自动化分析仪和1个全自动样品制备单元,采用导轨+六轴转运盘架的形式,完成各分析单元间的样品自动化流转;实现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24小时无人化监测,日分析样品量可达200个,稳步提升工作成效。”宋榕荣介绍。
聚焦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和要素保障,提高审批效率
“聚焦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和排污权要素保障,我们从法律法规、排污许可证前核查和证后评估、自行监测质量管理等方面,分析研究污染源监测制度支撑排污许可制度衔接不畅的问题,因地制宜拟定了《厦门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核定技术规范(试行)》。”厦门市环境监测站排污权科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喜爱说,“自2023年10月以来, 将158个项目的总量指标确认融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保障52家企业实现初始排污权核定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件事’审批,为企业节省时间1258个工作日,有效保障了厦门排污权交易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融合审批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