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生态文明的安吉实践

更新时间:2020-04-03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

  曾经,这里开山采石,烟尘笼罩、污水横流。现在,这里绿水青山,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浙江安吉,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县城,在四十余年间经历了从“挖石头”到“赏风景”的巨大变化。

  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时,是如何评价当地做法的?时隔1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又给当地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什么方向?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春日的安吉余村,到处青翠欲滴。多年前,这里并没有这样的田园美景,而是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今非昔比的景象背后,是余村几十年来在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1978年,安吉全县人均地区总产值仅336元。急于丢掉穷帽子的安吉,把目光转向了工业。其中,“靠山吃山”的余村最有代表性:开矿采石、办水泥厂。虽发展了经济,但这种粗放式发展带来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存条件日渐恶劣。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了事关千万农民民生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余村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

  

  如今,漫步余村,这里青山叠翠、流水潺潺,还可以看到不少农家乐和创意小楼。同样是“靠山吃山”,今昔对比,却有着本质不同。

  

  安吉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在环境恶劣的时候,当地人想找到一棵饱满的笋要花上大半天时间。近年来,大片竹林恢复了生机,饱满的春笋已经随处可见。

  

  随着当地空气、土壤、水质越来越好,安吉的白茶产业越来越壮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吉人种下一分绿、守住千番景,当地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新华社

附件

主 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5895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884号

邮 编:100029
技术支持: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