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概况
- 主要职责
-
承担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研究、设计、应用和推广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立项论证和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和管理以及数据整合、交换、共享和汇总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承担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技术支撑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部信息化双重管理;
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信息化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培训、咨询、交流与合作;
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 信息公开
- 信息服务
- 党群工作
加快组网部署 我国将在2018年底前完成18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
更新时间:2017-12-28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刘诗平、赵文君)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27日表示,加快北斗三号组网部署,2018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提供初始服务;2020年底前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基于北斗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提供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冉承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2018年底前发射18颗左右的卫星,可优先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同时,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批组网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卫星状况良好,信号播发正常,满足指标要求。”冉承其说。
他同时表示,卫星播发的B1C和B2a两个互操作新信号图形,在前期发布B1C、B2a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的基础上,今天正式发布B1C和B2a信号接口控制文件(1.0版),北斗官方网站将同步上线。
北斗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融入世界。冉承其说,全面开展大国合作,成立中俄卫星导航合作项委会,成立中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建成开通中俄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与美、俄分别签署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为多系统实现共赢,全球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做出中国贡献。
“北斗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被国际民航组织认可为卫星导航核心星座,获得提供北斗星基增强服务的国际资源,为全球提供免费搜索救援服务,基于北斗的第三、第四代移动通讯定位业务等国际标准规范已正式发布。”冉承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