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2025年生态环境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5-11-11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 【字体:

  2025年11月8-9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25年生态环境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级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和技术单位、有关高校和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郝彦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陈永梅出席开幕式。



  汪海洋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今后五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做出了重大部署。“十五五”时期将迎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部党组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快构建以生态环境场景需求为牵引,以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为抓手,以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生态环境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格局。信息中心精心打造数据赋能、智慧应用、安全保障等专业板块,承担多项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专项研究任务和国家数据局试点任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知识库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从数据引擎到业务场景、从智能体到具身智能,助力构建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郝彦伟表示,陕西省认真贯彻生态环境部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建设,推动美丽陕西建设迈上新台阶。要做好统筹规划,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在环境应急、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场景的应用,积极构建智能化环境监管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精准决策,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智化支撑,推动陕西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好更快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毛剑英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



  会议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做特邀主旨报告。鹏城实验室智能计算部所长、鲲鹏领军研究员、博导刘方明教授介绍了国产算力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挑战与示范应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介绍了中国绿色转型进展与“十五五”展望;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副主任薛文婷介绍了陕西省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绳珍介绍了数智重塑生态治理 赋能美丽西安建设;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黄明祥介绍了生态环境大模型构建技术与应用实践;陕西环信恒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硕介绍了从“感知智能”到“治理智能”的AI驱动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新范式。



  会议设置了5个分会场,共计安排了40个学术报告。分会场1聚焦人工智能模型与数字孪生应用,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及在水利、法律、督察、大气、水环境等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分会场2聚焦智能算力与具身智能,探讨了AI智能化实践与算力两级互联互通的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地震应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分会场3聚焦生态环境数据治理与多源数据融合,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化治理改革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分享思路和经验;分会场4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生态环境业务创新发展,探讨了大模型在自然资源、林业、海洋、尾矿库和煤炭、环境应急等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分会场5聚焦政务管理智能化新生态构建,探讨AI驱动政府网站变革、电子公文资源库的具体实践。会议还组织到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开展了实地观摩交流。



  会议期间,召开了2025年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全体委员会议,总结环境信息化分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听取各位委员意见建议,研究谋划2026年度重点工作。与会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信息化“朋友圈”,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的“生态圈”,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分会工作提质增效。

供稿:大数据发展部 

附件

主 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905895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884号

邮 编:100029
技术支持: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关注我们: